盆地结构控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及控藏作用——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2023-08-28 10:55:00   作者:   点击:5469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经历了60余年的勘探开发历程,形成了以“陆相生油理论”“源控论”“油气复式聚集理论”“隐蔽油藏勘探理论”和“油气分布有序性”等为代表的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如何丰富和发展油气成藏机理认识并指导勘探拓展是当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王永诗教授级工程师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创新性提出了“盆地结构控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及控藏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与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4卷第7期。

王永诗从油气成藏要素动态联系的角度,提出断陷盆地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要素的联系就是地层压力、流体、空间(储集性)及其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观点,建立了断陷盆地的结构控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模式,认为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模式与东营凹陷的断陷结构具有良好的成因对应性,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中油气的差异富集和有序分布。丰富和发展了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机理认识。

王永诗首次提出断陷盆地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模式对不同区带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控藏作用,认为陡坡带砂砾岩由深部向浅部依次发育高充满度油气藏和凝析气藏、中等充满度油藏、低充满度油藏,油气富集受控于油气充注动力和酸、碱交替的流体环境与有效储层的协同匹配;洼陷带中心发育高充满度浊积岩油藏,边部发育中、低充满度浊积岩油藏,油气富集受控于超压期次及大小、酸性流体与有效储层的协同匹配;缓坡带发育构造油藏和地层类油藏,油气富集受控于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充注动力(浮力)与圈闭储集物性的协同匹配。

依据地层压力、流体与储集性的协同演化模式及其对油气差异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王永诗指出了东营凹陷不同区带的勘探方向和评价思路,明确了陡坡带深层高充满度岩性气藏、凝析油气藏和洼陷带向陡坡带过渡部位的中-高充满度油藏是目前有利的预探方向,缓坡带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岩性-构造油藏和地层油藏是目前有利的评价增储方向。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307003

全文见附件。

111.jpg

附件: 盆地结构控制下的地层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及控藏作用——以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