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勘探发现及地质意义
2023-11-15 09:30:03   作者:   点击:7790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自1975年任丘大型潜山油田发现以来,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冀中坳陷牛东1井前古生界、黄骅坳陷歧古8井奥陶系、辽河坳陷兴隆台中生界等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出渤海湾盆地潜山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潜山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储量的重要增长点。进入21世纪,渤海油田落实了渤中19-6太古宇大型低位潜山圈闭群,成功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太古宇千亿立方米大型凝析气田,而处于相似构造带的渤南低凸起太古宇中位潜山经历了近40年的勘探,仅在渤中26-2潜山发现了小型凝析气藏。中位潜山油气成藏富集机理研究相对薄弱,进而制约着潜山勘探的进程。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副总师徐长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针对中位潜山在“成储、充注、保存”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创新了多项地质认识,建立了渤南低凸起太古宇中位潜山应力-溶蚀联合成储、强稳定泥岩封盖、多油源强势立体充注的成藏模式。渤海油田成功在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带渤中26-6潜山发现了亿吨级太古宇大油田。该油田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渤中西南潜山带的成藏机理,对于渤海湾盆地太古宇潜山高丰度油田的持续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4卷第10期。

研究明确了中位潜山“印支期成缝、燕山期成网、长期暴露、坡缓强溶”的成储机制,系统分析了工区内多口探井的储层发育特征,找准变质花岗岩成储主控因素,建立了变质花岗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指出应力叠合的缓坡区距太古宇潜山不整合面约420m的风化裂缝带为优质储层带,为规模性油田的发现指明了方向。

创新提出“多源、立体”充注—“弱超压、强稳定”泥岩封盖的中位潜山油气富集机理,提出了近源立体充注和远源长距离不整合面油气输导模式,明确了“弱超压、强稳定”的薄层泥岩亦能提供区域成藏的稳定封盖条件,突破了薄层泥岩难以封盖高丰度油藏的常规认识,坚定了潜山勘探的信心。

创新建立基于双洼烃源岩时空差异演化的“早期北侧重质油少量充注、中期同源天然气大规模汇聚、晚期异源轻质油多相混溶成藏”的油气充注模式,成功解释了油田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流体性质的差异性,同时也利用该模式预测了多个区块的油气赋存相态,并进一步拓宽潜山的勘探空间,指导潜山勘探向更深、更低断块持续探索,最终发现超亿吨带有凝析气顶的轻质油大油田。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310001

全文见附件。


图片 1.jpg

附件:徐长贵:渤海湾盆地大型变质岩潜山油田勘探发现及地质意义.pdf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