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雨等:源-储间隔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2024-04-01 11:39:31   作者:   点击:4612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目前普遍认为致密油、致密气均具有源-储一体或近源大面积分布的成藏特征,但勘探实践表明,在优质烃源岩发育区,相对优质的储层并非完全含油气,存在“有砂无油气、有孔无油气”的现象。例如:在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姬塬地区及相邻区块,延长组的油水分布差异较大;在与上古生界烃源岩紧邻的储层中,南部子洲地区比北部苏里格地区的含气量低。陆相地层的非均质性强,源、储之间往往发育隔夹层,油气难以突破源-储间隔夹层的高排驱压力,导致优质烃源岩分布的“甜点区”并非全都含油气。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天然气事业部高级工程师、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张春雨对中国已有的隔夹层分类方案与成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和姬塬地区延长组、四川盆地凉高山组为例,从勘探的角度讨论了源-储间隔夹层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的阻隔作用。研究成果与认识完善了中国陆相致密油气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国陆相致密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5卷第2期。

致密油气勘探实践认为,源-储间隔夹层是致密油气藏中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能够阻隔或控制流体运移的低渗透或非渗透层。根据岩性可以将其划分为泥质隔夹层、含泥质纹层致密砂岩以及水体在由深变浅过渡时形成的砂泥岩渐变段3类。

研究建立了源-储间隔夹层作用于致密油气富集的4种控藏模式:①当源-储间夹层厚度小于有效阻隔厚度时,油气将突破隔挡继续运移;②当源-储间夹层的延伸半径小于波及区域半径时,油气可从边缘地区突破,形成辐射状油气聚集带;③当源-储间隔层的厚度大于有效阻隔厚度且延伸半径大于波及区域半径时,能够有效阻隔油气运移,导致局部出现“有砂无油气”的现象;④当源-储间隔夹层发育裂缝时,将会削减其隔挡能力,使油气能够较容易地突破。

在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姬塬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川中地区,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分布规律说明,致密储层中普遍存在源-储间隔夹层控制油气富集的现象。由于致密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油气难以突破排驱压力较高的隔夹层,导致在紧邻优质烃源岩的储层分布区,储层并非完全含油气或油气富集程度有差异。因此,在优选致密油气勘探“甜点区”时,还需要考虑源-储间隔夹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与子洲南部地区下古生界致密气勘探提供指导。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402003

图片 1.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