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雪松等: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活动时间与控藏作用——来自断裂带胶结物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2024-05-31 10:00:39   作者:   点击:4290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近年来,随着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油气勘探中的断层识别精度得到提高,发育于克拉通盆地内部稳定区较为隐蔽的一类走滑断裂被发现并引起关注。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在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层系中发现多组走滑断裂,这些走滑断裂系统成因复杂且经历了多期活动,目前关于其形成与活动时期的研究和年代学证据较少且存在争议。对走滑断裂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控储、控藏作用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川中地区油气多层系立体勘探的选区、选带和选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鲁雪松高级工程师等在川中地区走滑断裂附近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和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等多层系内采集了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含多期脉体的岩心样品,通过开展充填碳酸盐胶结物的U-Pb定年分析以及闪锌矿、石英和萤石等热液矿物的同位素定年分析,结合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综合厘定了川中地区走滑断裂的多期次活动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走滑断裂对川中地区多层系油气成藏与油气差异聚集的控制作用。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5卷第4期。

川中地区走滑断裂附近脉体中白云石、方解石、铅锌矿、石英和萤石等矿物的成岩序次、同位素定年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走滑断裂在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晚二叠纪、中—晚三叠纪、白垩纪和新生代都有持续性、阶段性的活化并伴随流体活动。

与峨眉地裂运动有关,形成于晚海西期的NWW向走滑拉张断裂在垂向上沟通了多个层系,有利于在断裂带附近形成优质储集空间,为早印支期大规模古油藏的形成提供纵、横向输导条件,对川中地区油气的多层系立体运移成藏与差异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NWW向走滑断裂具有横向长距离输导油气的作用,将槽内和台缘带的原油远距离、高效输导至台内带,并在断裂带两侧聚集。油气通过断裂对纵向上不同层系储层的充注具有选择性,天然气富集在空间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燕山期以来,走滑断裂的活动性减弱,以封闭作用为主,这有利于天然气在断裂带的下倾方向富集和保存,形成大面积含气、局部富集的特征。

基于断裂带附近裂缝储层中多期次脉体胶结物的成岩序次划分、碳酸盐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能够有效地厘定走滑断裂的活动/开启时间,为分析克拉通盆地台内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及其控储、控藏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404003

图片 1.jpg


附件:鲁雪松等: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活动时间与控藏作用——来自断裂带胶结物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pdf

Baidu
map